让城市“奔跑者”成为“治理者” 河津市创新“三新”组织党建工作-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4/24 12:10:00
来源:运城日报

让城市“奔跑者”成为“治理者” 河津市创新“三新”组织党建工作

字体:

  原标题:河津市创新“三新”组织党建工作,引导“三新”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让城市“奔跑者”成为“治理者”

  外卖员在府西社区参加社区活动,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记者 邢智轩 摄

  当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穿梭于大街小巷,货车昼夜穿行于城市动脉,如何让这些城市“奔跑者”成为城市“治理者”?河津市以党建引领破题,聚焦“三新”组织覆盖范围广、组建管理难、流动性大等难题,通过加速度聚“新”、加温度暖“新”、加力度联“新”,不断建强“组织圈”、织密“服务圈”、融入“治理圈”,激活“三新”组织红色动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加速度聚“新”,建强“组织圈”

  “三新”组织形态新、运行方式新、管理模式新、更新迭代快,是基层党建新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河津市聚焦“三新”组织党的建设,激发“三新”组织创造活力,积极健全机制、扣紧责任链条,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相关单位协同配合、乡镇(街道)村(社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工作合力。

  “我们对河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整合,按照‘规模清、底数清、运营清、党员清、组建清、群团清’6个标准,摸排网信、外卖、快递、物流等行业企业,对符合建立党组织的做到应建尽建。”河津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河津市共有建制型党组织214个。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201个,社会组织党组织13个。

  此外,河津市注重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典型引领提升品牌效应,深入开展新业态党建品牌提升行动。在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宏达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率先打造示范点,持续深化“典型引路 先锋领行”品牌效应,带动新兴领域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径。

  河津市阳光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危险品货运公司,主要服务于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达的生产运输任务,为集团公司采购原精煤、煤焦油等提供卡车运输服务。

  走进阳光物流有限公司,LED电子屏幕上实时传输司机行驶情况和路面情况。“通过这一系统,我们能实时捕捉驾驶员疲劳状态,及时提示安全隐患行为,为司机安全保驾护航。”阳光物流有限公司党务工作者石玉娟说。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对危险品货运公司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公司的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展开。”石玉娟补充道,公司在完成主题党日活动规定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将道路运输安全相关要求、法律法规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培训范畴。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在活动当天开展专题讲座,多措并举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不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开展事故演练、组织员工赴红色教育基地培训……阳光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党建+安全”的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

  “我们着力在一线员工中培养、发展党员。未来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与安全生产双轮驱动,同步构建‘党建+安全’双向融合机制,以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强化安全责任传导,切实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石玉娟说。

 加温度暖“新”,织密“服务圈”

  中午12点,烈日当空,外卖员张先生推开城区街道府西社区“红色驿站”的门,凉气扑面而来。他接了一杯水,坐在椅子上短暂休息。“以前中午只能在树荫下躲太阳,现在能进来吹空调,还能热饭、给手机充电,太方便了。”张先生说。

  像这样的“红色驿站”,河津市已建成20个。所有驿站按照“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可歇脚”的标准,配备桌椅、饮水机、微波炉、医疗应急包等,可以免费为外卖员、快递小哥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应急药品、饮水就餐等服务,已经成为他们的“临时小家”。

  对新就业群体来说,“红色驿站”不仅仅是他们在这座城市的“避风港”,也是学习提升的“充电站”。“我们在20个‘红色驿站’增设‘学习角’,摆放红色经典书籍,让他们在歇脚时也能‘充电蓄能’。”河津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

  “红色驿站”用心暖“新”,货车司机之家筑就温“新”港湾。长期以来,作为“流动群体”的货车司机面临着休息难、洗澡难等现实问题。河津市敏锐捕捉这一痛点,由河津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积极整合盘活辖区货运营地等资源,通过建组织、筑阵地、优服务,打造两个货车司机之家,为货车司机筑起奔波路途中的“红色港湾”。

  走进河津市青丰司机之家,俨然走进一个微型社区:用餐区的各类菜品丰富多样;商品区有各类食品、生活用品和劳保用品,且价格实惠;休息区的淋浴间干净整洁……在这里,货车司机可以随时“喝口热水、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

  “司机师傅们来这里,一般都是想喝点热水或临休一会。我们配备了躺椅、微波炉、紧急医药箱等,大家可以免费在这里喝水、热饭、洗澡、临休。同时,我们也设置了用餐区和住宿区,自助餐每人25元,住宿每晚每间房60元,用高品质服务和低于市价的价格,为司机师傅们提供便利。”青丰司机之家相关负责人米原锐介绍道,2024年,该货车司机之家已服务司机1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货车司机的职业幸福感。

  “目前,青丰司机之家已经提交了建立联合党支部申请,党员活动室等硬件设施也正在加快打造。后续,我们会根据企业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保障企业生产运营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党员教育范围、拓宽党员教育深度,将‘流动’力量凝聚起来,赋能基层治理。”河津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任中杰表示。

  加力度联“新”,融入“治理圈”

  “我想和孩子们视频,怎样打视频电话?”“手机话费怎么查询?能不能在手机上充话费?”……4月10日上午10点,府西社区举办了一场老年人智能手机教育课,3名外卖小哥及在职党员等化身智能手机“专家”,一对一为老人们答疑解惑。

  某外卖配送站负责人王振便是其中一员。“社区活动我们经常参加,这会还没到饭点,我们的送餐订单少,就能抽出空来到社区报到、参加活动。”他说。

  这是“三新”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河津市探索“三新”组织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引导“三新”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活动,依托快递小哥、外卖员工作时间弹性大、熟悉城市街道等工作特性,鼓励其化身城市“观察员”,通过参与“安全隐患随手拍”“志愿微积分”“社情民意直通车”等活动,依据问题“上报—处置—反馈—激励”的创新机制,让“三新”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哨兵”、移动“探头”,营造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的良好氛围。

  “井盖未盖严实”“电线杂乱,电表箱丢失”“墙体裂缝”……在城区街道文苑社区的“三新”组织反馈信息表上,整齐记录着外卖员、快递小哥在日常工作时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其处理方式。

  “我们推出‘随手拍’活动,鼓励大家将看到的安全隐患以照片或文字的方式反馈到微信群里,方便我们及时跟进处理。”文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徐英豪说。

  上个月,有外卖员向文苑社区反馈,辖区内鸿福苑小区楼体外立面出现部分瓷砖脱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社区当即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并与该业委会进行沟通,商议解决办法。“目前,安全隐患初步解决,后续我们还将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启动维修资金进行修缮,保障居民及行人安全。”徐英豪说。

  当“三新”组织释放出蓬勃红色动能,如何将其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持久效能?府西社区、文苑社区等部门以创新实践给出了破题之钥——

  “去年,我们出台积分兑换奖励办法,无论是居民还是外卖员等,只要参加社区的活动,就能按照规则获得相应积分,所得积分可以在社区兑换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今年,我们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升级’,结合‘三新’群体具体需求,精准配备耳机、冰袖、充电宝、口罩等物品,切实提升大家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府西社区党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薛亚云说。

  府西社区创新推出积分兑换活动,文苑社区则与辖区内的爱心商家合作,定向推出十余种暖“新”优惠套餐。

  “除了推出优惠套餐,若‘三新’群体连续3个月参与社区治理,我们还可以为他们的家人提供家政、义剪等爱心服务,进一步提升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徐英豪说。

  从增设小区标识牌到建设“红色驿站”,从“随手拍”治理到积分制激励,河津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三新”群体从城市的“奔跑者”转变为“治理者”。未来,河津市还将进一步扩大驿站覆盖面,深化积分制应用,让更多“奔跑的小哥”和“车轮上的司机”成为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记者手记:

  外卖员化身“民情哨兵”,“红色驿站”里快递小哥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休息……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勾勒出一幅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河津市以“三新”组织为突破口,用一场静水流深的治理变革,给出了新时代“谁为治理主体”“如何激活末梢”的河津答案。

  传统治理体系中,外卖员、货运司机等群体常被视为服务对象。河津的创新之处,在于用“角色赋能”替代“单向管控”——通过“移动探头”“平安信使”等身份标签重塑,让新就业群体在送餐送货的日常动线中自然嵌入治理职能。在文苑社区,一位外卖员在送餐途中发现外墙瓷砖脱落,拍照上报给社区,社区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这种“举手之劳变治理贡献”的机制设计,消解了动员式参与的尴尬,让治理成为新就业群体“可感知、可参与、可获益”的自觉行动。

  当20个“红色驿站”不仅提供歇脚充电服务,更设置“学习角”开展微党课时,服务空间便升维为思想浸润阵地;当司机之家以低价提供食宿时,经济让利转化为组织凝聚的情感纽带。这种“服务先行—情感认同—治理反哺”的渐进路径,破解了“组织覆盖难”的结构性矛盾。阳光物流公司“党建+安全”模式更揭示深层规律:将安全生产标准融入主题党日培训,把应急演练与党员责任区绑定,实质是以业务痛点切入党建抓手,实现企业需求与党建要求同频共振。

  面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组织松散的特点,河津市没有简单套用传统党建模式。府西社区将参与隐患排查、文明宣传等行为量化为“红色积分”,可兑换耳机、冰袖等实用物资。这种“柔性激励与刚性兑换”机制,既尊重了新就业群体的弹性特征,又通过物质精神双激励构建可持续参与动力。

  当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三新”群体便不再是治理的旁观者,而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真正主角。河津的探索或许还在路上,但其揭示的“以服务换认同、以赋能促参与、以机制保长效”的治理逻辑,书写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记者 曹欣怡 邢智轩)

【纠错】 【责任编辑: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