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墨香萦绕的书页,到屏幕跃动的字节,再到掌中流转的微光,阅读始终与我们相伴同行。
日前,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上,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2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调查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2.1%,持续增长。
人均阅读量有多少?哪种阅读方式最受欢迎?哪一群体最爱读书?这些阅读调查新发现,勾勒出全民阅读新气象——
你的阅读量有多少
根据调查,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其中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9本,高于2023年的4.7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52本,高于2023年的3.40本。
调查发现,过去一年,有13.2%的成年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高于2023年的12.3%;有10.0%的成年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高于2023年的9.9%。
与数量同步增长的,还有阅读时长。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阅读纸质图书从2023年的23.38分钟增长至2024年的24.41分钟。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从2023年的106.52分钟增长至2024年的108.76分钟,人均每天数字化媒介接触时长超3小时。
春色正好,太原文瀛湖畔的文瀛城市书房书香四溢,不少市民坐在阅览区静心阅读。“这座书房依湖而建,环境优美,藏书丰富,非常适合前来读书学习。”大学生陈杰说。
调查显示,全国城镇居民对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使用满意度持续提升。在使用过各类阅读服务设施的城镇成年居民中,图书馆的使用满意度最高,为78.9%,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的使用满意度为74.2%。
此外,在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中,“本地读书月”的关注度最高,有73.2%的成年国民对其参加过的阅读活动表示满意。
太原持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公共阅读场所1833处,建成开放5个新时代城市书房,构建起“15分钟便民阅读圈”;天津每周日常态化举办海河旧书市集,并推动市集走进百年意式街区、走进大学校园,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多元化公共阅读服务设施和阅读活动为居民提供了阅读便利。
更爱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
近年来,数字阅读蓬勃发展,手机阅读、平板阅读、听书等数字阅读重塑成年国民阅读习惯。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中,选择纸质阅读的成年国民占比仍然可观。
此次调查发现,2024年,有45.7%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37.2%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有9.2%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我有收藏纸质书籍的爱好,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会优先选择纸质阅读。”来自四川成都的雷雨阳去年在业余时间读完了10多本纸质书,她认为纸质阅读可以随手记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更有触手可及的真实感。
与此同时,数字化阅读方式持续深入成年国民的生活。2024年有78.7%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有38.5%的成年国民通过听书的方式进行阅读,23.6%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阅读,均较2023年有所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听书增长迅猛。调查显示,有38.5%的成年国民表示在2024年通过听书的方式阅读,高于2023年的36.3%。
“有声阅读能让阅读突破时空限制,人们可以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边通过手机等设备听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指出,有声书通过探索文本与声音的融合表达,实现对书籍价值的再挖掘,已经成为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化听读《资治通鉴》,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演进;重读王勃、柳宗元经典作品,感悟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扫码阅读赵树理文学作品,感知作者笔下的乡土中国……山西省图书馆近日推出多项线上重读经典活动,通过AI技术与智能终端,让读者在虚实交融中感受传统智慧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表达。
“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屡创新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说,数字阅读已从“小众选择”变为大众日常选择,覆盖全年龄段、全场景的阅读生态已经形成。
哪一群体最爱读书
调查发现,2024年我国0至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6.6%、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65本,均高于成年国民。其中,9至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相对最高,为99.5%;14至17周岁青少年的图书阅读量最多,为13.73本。
在数字化阅读方面,2024年我国0至17周岁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5.1%,高于2023年的74.7%。此外,有33.6%的未成年人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通过听书的方式阅读。
数字阅读作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引擎,正在重塑当代年轻人的知识获取方式。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介绍,2024年“95后”用户在阅文平台新增用户中占比近4成,成为数字阅读的中坚力量。去年,“95后”用户全年人均在读作品数从2023年的28部提升至31部,日均阅读时长达到90分钟。
调查也指出,0至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时长有待提升,纸质阅读习惯需要持续培养。
“当前推广全民阅读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阅读兴趣,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认为,出版人要积极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实现内容活化,把优秀文化生动呈现并有效触达用户。
“少年儿童群体对于书籍的趣味性、互动性的需求要更高。”新蕾出版社社长马玉秀介绍,出版社以“精读图书+深度体验”为特色,打造“童书研学”服务链,配合书刊开展了超千场特色体验活动,大大缩小了孩子们对书刊的距离感。
福建师范大学校长郑家建表示,要整体推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建设,持续深化全领域联动,打造沉浸式阅读生态,用阅读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策划:张晓松
主编:林晖、孙闻
记者:史竞男、邢拓、马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