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晋大地风物新——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系列报道⑪】
小远志成了大产业

新绛县药农抓紧晴好天气抢收中药材远志。高新生摄
11月14日,初冬时节,走进运城市新绛县阳王镇南池村,随处可见药农们忙碌的身影。“今年远志长势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望着连片成熟的药材,药农刘喜明脸上写满喜悦。眼下,远志、柴胡等中药材迎来集中采收,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些小小的药材,正成为村民们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今年55岁的刘喜明,是村里种植远志的“老把式”,从2000年种植中药材至今,已与中药材打了20多年的交道。种植规模从最初的3亩地,发展到如今的近百亩。“咱们南池村现在种植远志6000多亩、柴胡2000多亩、黄芩2000多亩。”正在田间采收的刘喜明告诉笔者,随着产业不断壮大,村里的土地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不少村民到外地承包土地。加上流转来的土地,目前全村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1.4万多亩。
阳王镇地处新绛县汾河南岸,是远志的重要产地,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里不仅是道地远志由野生变家种的发源地,更是全国远志的主产区,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距离南池村不远的北池村,被农业农村部和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道地远志种植基地。“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比较适宜种植远志,远志根品相好,药效好。”北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俊明介绍,北池村种植远志1500余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多年来,北池村紧跟市场步伐,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全村药材种植品种有远志、柴胡、黄芩、瓜蒌等,该村中药材年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
“北池村目前已走上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杨俊明说,村里产出的中药材不仅远销安徽、河北等地,还与北京同仁堂、葵花药业、振东制药等多家知名药企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部分产品更是走出国门,出口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新绛县加强党建引领,积极推行“党支部+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与远程智能化经营管理。通过与全国各大中药企业建立产供销一体化合作及驻地指导营销模式,确保中药材的产量、质量与价格稳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助力药农稳步增收。
尝到种植药材的甜头,刘喜明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昌升药材合作社同山西元合堂中药材有限公司着手共建5000亩远志GAP基地,不断推动中药材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耕作’。”在GAP全流程标准指导下,从种植到管理都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更好地保障药材品质,提升产品价值。这是他的期盼,也是众多药农的共同心愿。
卫波

